時間:2025-04-04 04:47
眼前,塑料制品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塑料大規模的加工和使用,海量的廢塑料也隨之產生。據大陸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統計涌現,國內2023年產生廢塑料6300萬噸,2023年達到7000萬噸以上。提升廢塑料回收利用水平,是解決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塑料扔棄物規范回收利用,到2023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塑料廢棄物收集轉運作用大幅提升;農膜回收率達到85%,世界地膜殘留量兌現零增長。方案指出,融合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城市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混入,提高塑料報廢物收集轉運效力,提高塑料廢棄物回收規范化水平;鼓勵電子商務平臺(含外賣平臺)、快遞公司與環衛單位、回收公司等開展多方合作,增補快遞包裝、外賣餐盒等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力度。
快遞、外賣塑料包裝“新生力量”造成的無害化壓力不容忽視
近年來,國內快遞、外賣產業出現爆發式增長,對于各類塑料包裝物的需求呈井噴態勢,由此產生的大量報廢塑料應受到高度重視。
據估算,大陸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扔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扔棄物約180萬噸,并呈快速增長趨勢。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支撐妥善處置快遞包裝污染問題,已成為行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領導意見》,加速快遞包裝“綠色革命”。意見提出,抓緊制定快遞包裝回收支撐標準,制定逆向快遞服務規范,制修訂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末端設施標準規范,加上快遞包裝回收功能及要求,引導快遞企業建立公司級回收體系;制定統一開放的數據采訪、質量等級、管理規范等標準,支撐社會化快遞包裝循環共用平臺建設。研制快遞業包裝扔棄物污染控制規范,降低快遞包裝報廢物對環境的功用。
此外,國家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將快遞綠色包裝使用比例、農膜回收率等算作試點指標,指導多個城市切磋可復制可推廣的塑料污染回收治理模式。
農膜回收利用加速
農膜是重大的農業加工資料,國內農用薄膜覆蓋面積大、應用范圍廣。但部分地區農膜殘留污染要緊,成為制約農業綠色發展的出格環境問題。2023年,農業農村部、工業和新聞化部、生態環境部、超市監管總局聯合印發《農用薄膜管理辦法》,構建了覆蓋農用薄膜生產、售賣、使用、回收等環節的監管體系。辦法明確規定,農業擴張品生產者、流通者和使用者應當及時回收農用薄膜,縣級以上生態環境部門負責農用薄膜回收、再利用過程環境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辦制度定,使用者應當在使用期限到期前撿拾田間的非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報廢物,交至回收網點或回收工作者,不得隨便棄置、填埋可能焚燒;生產者、流通者、回收網點、廢舊農用薄膜回收再利用企業或其他組織等應當開展互助,采取多種方式,建立健全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廢舊農用薄膜回收、處理和再利用。
2023年,在各地相關部門推動下,農業白色污染治理得到有效防控,農膜回收利用加強,構建了覆蓋農膜生產、流通、使用、回收等全程監管體系,持續開展100個回收示范縣建設,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了80%以上。
結語:近年來,我國塑料報廢物的回收利用能力和水平不斷抬高,日前已擁有全球最大的廢塑料回收利用和處理能力。信賴在多方合伙努力下,我國塑料扔棄物的環境污染會得到一步步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