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7 10:58
1?
一步步形成全鏈條的閉環管理體系
大陸環境報:現時,哪些領域扔棄塑料產生量增長明顯?是否有相應舉措?
李金惠:根據《我國塑料污染治理理念與實踐》報告,2023年,中國塑料使用量為9087.7萬噸,同比增長12.2%;大陸的塑料廢棄物年產生量超過6000萬噸。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變化,電商、外賣、快遞等剛剛興起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剛剛起步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導致對一次性醫療及防護用品需求的大宗加大,廢棄塑料產生量快速增長。為有反映對塑料污染問題,國內全面加強塑料污染治理,開展全鏈條治理。
2023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出臺《關于一步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推動中國塑料污染治理進入全鏈條管理階段。
2023年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推動包裝物的減量化及回收利用等也作出明確制度。
2023年9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合伙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從源頭減量、科學替代、加強回收清運、完善農村塑料報廢物處理體系、填補再生利用力度等方面,對2023年—2023年塑料污染治理重點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在多年的塑料污染治理實踐中,中國塑料污染治理的法律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覆蓋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展,治理力度也越來越大,一步步形成了全鏈條的閉環管理體系。
2?
推動使用可持續的塑料替代品
國內環境報:塑料替代工作進展應該?存在哪些瓶頸和問題?對此,有何建議?
李金惠:大陸政府科學穩妥推進塑料替代工作?!丁笆奈濉彼芰衔廴局卫硇袆臃桨浮诽岢隽艘活悇e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的措施。
在推廣塑料替代產品方面,政府充分探求竹木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全生命周期資源環境功用,完善相關產品的質量和食物安全標準。開展不同類型可降解塑料降解機理及影響商討,科學評估其環境安全性和可控性。健全標準體系,出臺生物降解塑料標準,規范應用領域。擴展可降解塑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降低應用成本。加快對全生物降解農膜的科學切磋和推廣應用。擴展可降解塑料測評能力建設力度,嚴厲查處可降解塑料虛標、偽標。
2023年11月,我國政府同國際竹藤組織聯合發起“以竹代塑”倡議,為塑料污染問題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在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推廣流程中尚存在一定挑戰??山到馑芰洗嬖谀蜔嵝院土W性能較差、加工成本高、產能不足、流通價格居高不下等問題,并且可降解塑料相關標準體系、產品測驗認證法規尚不健全,偽降解產品魚龍混雜,公眾對替代品接受程度不高。此外,目下末端利用處置不配套,可降解塑料難以單獨回收,報廢后多進行焚化或燒埋處理。
對此,需要仿照擴張科研擴大力度,促進技術創意和成果轉化;同時,加強宣傳教育與科學普及。
3?
廢塑料回收利用面臨難點和痛點
大陸環境報:當下,廢塑料回收利用現狀怎么?有哪些難點、痛點問題?從模式、技術和管理上有哪些亮點或突破?
李金惠:我國當今建立了由回收網點、分揀中心、生產利用基地組成的較為完備的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創想回收模式,推動垃圾分類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兩網融入”,成效顯著。
但廢塑料回收利用行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行業企業以中小型公司為主,規模型企業較少;技術儲備和更始資金不足,對國外領先技術的消化吸收再研發能力不強;客戶多為大陸或其他發展中國家,能進入發達國家且運行良好的設備相對較少。受限于我國機械工業整體配套水平,較國際領先水平仍有差距。
廢塑料回收利用平時面臨一些難點和痛點問題。一是生活垃圾分類政策落實不到位,導致餐盒、軟包裝等低值可回收物不能做到有效回收利用。二是復合包裝、軟包裝等利用收益低,單純依靠集市手段難以實施。三是部分廢塑料的再生利用也面臨技術挑戰。
4?
主動向國際社會奉獻我國經驗
我國環境報:看成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負責任大國,中國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塑料污染治理實踐可以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借鑒?
李金惠:大陸高度重視塑料污染治理,早在2007年就出臺了限制加工售賣使用塑料購物袋的政策措施,是國際上較早開展塑料污染治理的國家之一。關鍵工作囊括:
一是增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法治保障。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加強塑料污染防治相關法律要求,對農用薄膜、包裝物、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作出明確制度。
二是推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進一步完善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體系。
三是領導督促各地落實各項治理任務。連續兩年組織開展塑料污染治理部委協同專項行動,推動各地按期兌現各項任務。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四是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協同應對塑料污染。積極參與并促成在巴塞爾公約現有機制下加強塑料廢物越境轉移管控,推動通過巴塞爾公約塑料廢物修正案。積極注入巴塞爾公約塑料污染伙伴關系,主動承擔塑料廢物環境環保管理技術導則修訂,主動向國際社會貢獻大陸經驗、我國智慧。
5?
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關鍵內容
國內環境報:下一步,怎樣融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做好相關工作?
李金惠: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大內容,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合伙努力,綜合施策。
一是源頭減少塑料使用量?!盁o廢城市”建設的一個核心是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城市應盡或然減少塑料的使用。政府允許出臺相關政策和制度,如限制或阻攔使用某些一次性塑料制品,消除不必要的塑料使用,以及鼓勵使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可持續替代品。
二是推進塑料廢物回收利用?!盁o廢城市”建設的另一核心是資源循環利用,城市應建立健全塑料廢物回收利用體系。相關部門允許推廣更多的塑料再利用選擇,涵蓋可再裝瓶、散裝分配器、押金返還計劃和包裝回收計劃。同時,從財政上激勵和穩定商業集市,打個比方,對低值塑料廢物進行補貼,以促進更多的塑料回收。此外,加強垃圾分類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建立規范收集設施,確保塑料廢物得到有效回收。
三是加強塑料廢物收集處置。在不可避免使用塑料的情況下,城市應加強對塑料廢物泄漏的監管和處置。相關部門可以經過塑料廢物的分類、環衛保潔工作,確保塑料廢物得到有效收集和規范處理。
四是推廣綠色加工和消費方式?!盁o廢城市”建設旨在通過推動形成綠色加工和生活方式,持續降低固體廢物的環境效用。城市允許鼓勵公司采用綠色生產技術,盡量延長塑料制品的使用壽命,生產對環境危害更小的可持續替代產品。同時,經過開展教育宣傳活動,提高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公眾采用綠色消費方式,主動參與塑料減少使用、重復使用和回收利用的行動。